《红网时刻》系列报道:盘盘耒阳“绿色存折”③|竹浪叠翠 一竿撑起富民路
2025-08-08 16:40:4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红网 | 编辑:谢娟娟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216

编者按:耒阳,这座曾经以煤为荣的湘南“煤都”,近年来以“断腕”之勇转身,抖落一身灰尘,将百里矿山的转型阵痛化作青山叠翠的生态礼赞。

今年是“两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,耒阳市委宣传部联合红网,推出《盘盘耒阳“绿色存折”》系列报道,带您走进这座涅槃之城,从一篓油茶、一竿翠竹、一株花椒、一叶春茶的生长脉络中,触摸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绿而行的脉动,探寻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实践路径。

制图/李璐

相关链接:

海报 | 草木生金处 耒阳正青春

盘盘耒阳“绿色存折”① | 茶果流金 一树酿出振兴油

盘盘耒阳“绿色存折”② | 石缝生香 一椒麻出好“丰”景

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邓正华 谢良琼 实习生 李馨瑶 衡阳报道

盛夏,暑气蒸腾,耒阳蔡伦竹海却沁着丝丝凉意,16万亩竹林泼洒出无边绿浪,风过处,竹梢轻摇,簌簌作响。

作为“中国特色竹乡”和“湖南省竹产业重点发展县”,近年来,耒阳的竹产业正拔节生长,舒展蓬勃生机。

蔡伦竹海风景区。

31.97万亩楠竹林涵养着丰饶资源,40余家竹企车间机器轰鸣,国家4A级景区蔡伦竹海游人如织。

一根翠竹,串起种植、加工、竹文旅融合的完整链条,耒阳的“竹”文章,越写越精彩。

立“竹”优势 林茂竹密提升一产

近日,走进耒阳市黄市镇竹海村,一根根“身材”粗壮、色泽鲜亮的楠竹映入眼帘。与其他地方的竹林相比,这里的竹子间距较大、分布均匀,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。

耒阳拥有31.97万亩楠竹林,形成“竹波万里”的壮阔景象。

这是耒阳重点打造的楠竹丰产林示范基地,通过采取砍山除杂、调整密度、垦复、挖竹节沟、留笋养竹、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,竹林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。

不止黄市镇,大义镇东方红村的500亩示范基地的竹林同样亮眼。“新修建的3公里竹林道路,车子能直接开到山腰,采运成本降了一大截!”基地负责人笑着说,齐整的竹林间,现代化管护痕迹清晰可见。

竹海美景如画。

近年来,耒阳通过竹林示范基地建设、森林抚育及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提质增效示范项目,竹林培育逐步精细,项目区丰产竹林示范基地的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。

与此同时,耒阳还探索创新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不断优化竹林经营要素配置,转变竹山分户、分散经营现状,激发了竹山经营活力。

2024年,耒阳共完成竹林培育6000亩,建设竹林道路80公里,竹子下山难的问题,正被一条条砂石路慢慢破解。

连绵起伏的竹林如绿色海洋。

在精细化培育的竹林间,还藏着令人惊喜的“林下宝藏”。“竹荪成熟后会在短时间内进入衰老期,因此采摘时需在竹荪成熟的3小时内完成。”近日,耒阳市玉竹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基地里,工人们正趁着清晨凉爽采收竹荪。

作为耒阳首个规模培育长裙竹荪的企业,玉竹园的故事始于2015年。创始人何钦从央视报道中得到启发,历经两年试种,终于实现原生态林下栽培。

“你看这连片竹林,为竹荪提供了适宜的生长载体,林间稳定的温湿度与天然腐殖质,完美契合竹荪对生长环境的苛刻要求。”何钦介绍道。

2019年,玉竹园全面进驻淘宝、拼多多等平台,累计发货十余万件。如今已形成“电商平台为主、线下餐饮特产店为辅”的销售格局,这株竹海“山珍”真正成了带动增收的“致富经”。

竹荪产业的蓬勃发展,让更多竹农共享红利。每年采摘季,基地用工达100人,不少当地村民告别外出务工,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

点“竹”成金 全竹利用壮大二产

盛夏,大义镇东方红村的厂房里,竹条在蒸煮池中翻滚,蒸汽带着竹香弥漫在车间——这是湖南奇宏林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。

作为省级龙头企业,奇宏林业每天80台设备开足马力生产加工竹制品,产品远销福建、浙江、山东等地。

“曾经因遭遇冰灾,漫山遍野的翠竹多半烂在山里,现在一根竹子能变出多种产品。”公司总经理周丽齐见证了竹加工的变迁。

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拥有奇宏林业、奇建竹木、立德竹业3家竹子厂,公司采取“企业+基地+脱贫户”模式,以高于市场价20元/吨的价格收购楠竹,带动了9800余名村民就业。

工人们正在加工竹制品。

在耒阳高新区,衡阳中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呈现另一番景象:4条自动化专业生产线将竹条压制成集装箱地板、户外重竹地板,这些产品将发往沿海总公司,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。

作为中集集团旗下企业,其2024年实现生产总值3.84亿元,创税近1000万元。

乘着“以竹代塑”的政策东风,中集新材正积极探索竹制品在多领域、多场景的利用,加快研制竹制茶盘、竹碳负极材料、竹制墙板等一系列竹制品,真正实现“小竹子”撑起“大产业”。

除了“一块板”,耒阳做“竹”文章,拓展产业效应的还有“一张纸”。韶能集团耒阳抄纸项目以竹为主要原料,在竹加工版图上写下重要一笔。

耒阳蔡伦竹海森林康养基地局部美景。

走进该项目生产车间,纸张生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。从原料车进厂,到成品纸出厂,一条生产线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完成,每分钟就有1500米生活用原纸从车间中生产下线,年总产值达15亿元。

抄纸项目的落户,就像一块磁石,吸引了沿海地区一大批纸品加工企业迁移耒阳,形成纸产业集群,实现蔡伦造纸文化与现代造纸产业的深度融合。

2024年,耒阳市共有竹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,年产值312115万元。从竹筷、竹帘等初级产品,到集装箱地板、环保材料等高端制品,竹材的利用深度正不断拓展。

以“竹”出圈 拓展业态延伸三产

“上堡晶矿的萤石在灯光下像星星!”盛夏的蔡伦竹海景区,游客们刚从2公里长的“井下探宝”线路出来,又涌进古法造纸坊体验抄纸的乐趣。

游客们欣赏蔡伦竹海上堡精矿所产的精美矿石。

这片16万亩的竹海,作为国家4A级景区,2024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,仅门票收入就达500万元,带动其他综合收入达3000万元。

蔡伦竹海不仅景美,更是天然的避暑地——作为国家级竹林生态示范片区、湖南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品牌,这里夏季平均气温比城区低3到5℃,是周边游客避暑休闲的热门“打卡地”。“比空调房凉快多了,负氧离子足,吸一口浑身舒坦。”游客周女士笑着说。

耒阳蔡伦竹海森林康养基地局部美景。

好日子农家饭店负责人梁慧告诉记者,入夏后避暑的游客一波接一波,饭店每日备餐量明显增加。

“我们就靠柴火灶做菜,主打‘竹’味——竹荪肉片汤、竹筒饭、竹笋炒腊肉,食材不是自家种的就是周边农户收的,吃的就是这份原生态。”她擦了擦额头的汗,“得让大家在这凉快竹海里,尝一口实在的农家味!”

不少游客本是匆匆路过,却被这独特的乡村饭香留住脚步,索性多待半日,在竹林里乘凉、拍照,慢悠悠的节奏里,满是惬意。

近年来,黄市镇借着这竹资源,把竹海观光、民俗体验、农家美食串成线,慢慢织出了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一条龙的乡村旅游网,让游客来了不想走,走了还念着。

游客们认真观看古法造纸术传承人的演示,听取古法抄纸的讲解。

《耒阳市推进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里的目标越来越清晰:“到2035年,全市竹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,逐步建成绿色生态、优质高效、三产融合的高质量竹产业体系”。

晚风拂过,万亩竹林沙沙作响,像是山野在鼓掌。

责编:谢娟娟

来源:红网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